AI 基礎建設投資上看 15 兆台幣:加值服務產業迎新契機

AI 基礎建設投資上看 15 兆台幣:加值服務產業迎新契機 | 索引新聞 INDEX News

索引新聞| 李浩宇
行政院於本月公布一項野心勃勃的「AI 基礎建設藍圖」,計劃至 2040 年投入龐大資金與資源推動人工智慧應用,預估將帶來超過 新台幣 15 兆元(約 5,100 億美元) 的經濟效益。該專案涵蓋十項核心計劃,並搭配創投引導資金超過 1,000 億元,未來預期可創造 50 萬個就業機會,為台灣加值型服務產業注入嶄新動能。


聚焦新世代技術,服務業轉型觸發點浮現

政府規劃中的十項 AI 基建重點包括矽光子、量子運算、AI 晶片設計、機器人、雲端計算等關鍵技術。這些核心基礎設施將成為包括醫療、教育、金融、交通、零售等各類服務業的技術支撐。

例如在醫療服務方面,透過結合 AI 影像辨識與數據處理,有望顯著提升診斷準確度與效率;而在智慧交通與物流產業,AI 可強化即時決策與資源配置,提升整體服務品質。


民間資本引導創投機制,創新應用更貼近市場

政府除投入資本建設外,也將引入創投資金,引導更多私人資源投入 AI 產業鏈。包括工研院、中科院、資策會等機構將協助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,並提供新創公司試點資源與導入平台。

特別是在 SaaS、FinTech、MarTech 等高附加價值應用領域,將鼓勵新創與傳統服務業進行跨界合作,共同開發面向市場的新型智慧服務解決方案。


產官學三方聯動,建構 AI 應用人才生態圈

面對未來廣泛應用需求,人才成為產業升級關鍵。教育部與科技部已啟動「AI 教育扎根計畫」與「產業 AI 實作場域建置」,預計在 5 年內培訓超過 20 萬名具備應用能力的人才,協助傳統服務業完成數位轉型。

同時,大學與研究機構將與企業共同開設「AI 雙軌培育」課程,強調實務與研發並重,打通從校園到職場的技術人才管道。


國際合作推動 AI 規模化應用

行政院指出,台灣將積極爭取與 AWS、Google、NVIDIA 等國際科技企業合作,在本地建構 AI 應用示範場域,並推動技術輸出與產業標準制定。這些合作將使本土服務業不再只是「使用 AI 工具」,而能參與到「設計 AI 解決方案」的高階價值鏈。

未來包括智慧城市、數位治理、跨境服務業模式輸出等方向,皆可能成為台灣 AI 應用的全球展示窗口。

spot_im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