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[索引新聞|泰國] — 泰國政府備受矚目的「一萬泰銖數位錢包」政策,在歷經數月波折後,近期再度傳出可能延遲的消息,引發了市場對於消費刺激方案的焦慮。然而,與此同時,一項被媒體稱為「現代羅賓漢」的稅務改革計畫,卻意外成為了新的焦點。該計畫旨在對高收入族群與大型企業加徵稅收,並將部分稅收用於補貼中低收入家庭的民生必需品,試圖在財政壓力下,走出另一條刺激內需的道路。
數位錢包的「大城王朝」式困境
原定於今年上半年推行的數位錢包政策,旨在向全國五千萬成年公民發放一萬泰銖(約 280 美元)的消費金,被視為能瞬間點燃民間消費的「及時雨」。然而,該計畫從資金來源、發放方式到對通膨的潛在影響,始終爭議不斷。反對者擔憂,此舉猶如歷史上大城王朝末期的過度開支,恐將拖垮國家財政。如今,政策推行受阻,無疑讓期待已久的民眾與商家感到失望。
「羅賓漢稅改」的兩面刃
相較於數位錢包的爭議,新提出的稅改方案則獲得了部分民間團體的支持。支持者認為,這項政策更具針對性,能將資源精準投放到最需要的群體,緩解貧富差距。然而,企業界卻對此表達了深切憂慮,擔心加稅將削弱泰國的投資吸引力,並可能引發資本外流。一位不願具名的金融分析師表示:「這是一場豪賭,如果執行不當,恐怕會重演 1997 年金融風暴前夕的市場動盪。」
政府發言人強調,所有政策都還在審慎評估階段,最終目標是確保經濟的長期穩定與全民福祉。但顯然,在這場攸關民生消費的政策拉鋸戰中,泰國政府正試圖尋找一條能夠平衡各方利益的鋼索。
